首页  >>  信息推荐  >>  查看详情

郝玉成:疫情给中国“智能制造”哪些启示?

2020-04-26 15:02:38

       这次疫情是一次“黑天鹅”事件,按下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暂停键”,给全球的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中国智能制造带来了新的挑战,让我们更加警醒的认识到,智能制造对中国制造业、“新全球化”、“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只“黑天鹅”同时也启动了智能制造的“快捷键”,将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

此次疫情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促进制造业实现哪些变革?

       中国制造业在不断融入“全球化”的几十年发展过程中,积累建立起“全球化”的高效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疫情对这种来之不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伤害最大。疫情冲击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会出现短期迟滞、休克、停摆效应。

       一是直接损失和重启成本,产业链和供应链休克带来的直接损失和重启成本;二是迟滞成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的“逆全球化”的产业链脱钩行为,不同国家疫情不同采取不同政策,带来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恢复期漫长迟滞的成本;三是停摆效应,制造业市场萎缩、资金链断裂、员工失业、企业破产事件的增加,给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的伤害和中断的成本。这三个方面成本的不断增加,将给中国的制造业的“全球化”竞争优势带来巨大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当系统研究,谋划对策;降低影响,精准施策;构建优势,加快发展;以智能制造构建“新全球化”制造业的发展基础。

以智能制造构建“新全球化”制造业的发展基础

        促进制造业变革,我们应当制定更加改革开放和合作共赢的“新全球化”的产业发展策略;制定和优化中国自主自控、高效合理的制造业“新全球化”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我们制造业几十年积累的“全球化”竞争红利;尽快形成中国制造业“新全球化”的合作与发展机制,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还应以安全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为“新全球化”制造业的发展基础,以智能制造为新平台,系统地构建高效、完善、优化的“新全球化”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此外,加大科技创新体系的改革,建立制造业高效完善的创新链机制;以高效优化技术创新链的驱动引领,带动制造业“新全球化”的现代产业链。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此次疫情给智能制造带来哪些变革和挑战?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近几年在工信部的直接领导下,中国智能制造在“战略窗口期”的技术、标准、应用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带动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是正确的战略选择,未来发展的前景值得期盼;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如果金字塔的底座没有了,“皇冠上的明珠”会轰然倒下;近几年政府和企业对智能制造都有相应的投入,但是在技术、标准、应用方面,主要在忙“亮点”,补发展中的“短板”,以“亮点”示范行业的应用。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人们赋予智能制造及其装备与产品更高的期待,像无人经济、智能工厂、无接触检测机器人、应急响应智能机器人等。在疫情期间,有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应用,也有许多消毒、配送服务机器人、口罩机等应急智能装备的应用案例,但大部分不是批量装备,没有形成快速响应的产业支撑。随着中国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要“赋能”智能制造,给智能制造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国内外企业智能制造的“灯塔”的成功案例,在不断抬高人们对智能制造的目标和预期。中国智能制造是重大国家战略的主攻方向,不是靠几个亮点一蹴而就的,要用“多年集中炮火轰开制造业城墙”的策略,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同时,智能制造发展面临技术创新、主流产业、规模应用等方面面临挑战。

       智能制造中的智能设备、信息系统、工业互联网核心(例如智能机器人、MOM、底层系统软件、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中,“论文化、碎片化、串行化”的传统方式,与智能制造中战略新兴产业要求的“实物化、系统化、并行化”创新链方式有差距,在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高效率、高质量等方面面临挑战。

       在形成中国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主流装备及其产业,构建自主可控的平台化的智能装备系统产品,系统性地布局高效、完善、优化的“新全球化”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现代化产业优势方方面面挑战。

       中国优势产业的智能制造应用方面,面临系统化规划应用的挑战。智能制造现有的应用缺乏高效地“点、线、面”整体推进与系统化的规模应用,现状是“亮点多、不成线”,“灯塔有、不成面。”如果没有智能制造标准化制造场景的应用,就很难实现智能化技术的价值赋能;如果没有智能制造系统性的规划化应用,就很难形成中国智能装备的产业。

智能制造在本次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方面,展现了哪些价值和潜力?

        一是体现在直接应用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智能设备方面,例如高速、高效、成像、多功能智能检测设备;用在入境、机场、码头、地铁的温度检测、人脸识别、环境检测设备等,用在武汉医院消毒杀菌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移动搬运机器人等;用在识别人群的语音机器人等。

       二是体现在快速开发应急响应的智能装备方面,例如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所都在利用成熟的技术和病毒检测特殊的需求,研发的“咽拭子采样智能机器人”等;国机智能快速研发生产口罩机,从样机开发到量产一次性N95口罩机,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三是为下阶段整体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更高的技术期待,疫情的冲击提高了人们对智能制造及无人经济的感受和认识。许多在复工复产期间的能快速恢复生产的智能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示范作用,为处在不同阶段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与研发给予了更高的期待。

“后疫情”时期,制造业应当做出哪些调整与改变?中小企业如何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一要以新的理念,加快引导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更要加快发展、系统发展、落地发展、健康发展。以智能制造新的内涵和外延,牵引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链的高效优化;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制造业产业的智能化闭环价值路径,构建中国制造业“新全球化”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基础与优化可控;加快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中国经济体金字塔的核心底座;如果金字塔的底座没有了,“皇冠上的明珠”会轰然倒下。

       要持续不断地强化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系统性作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是制造业核心底座的“钢筋”,生产作业过程是培养产生新技术的“摇篮”;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新平台的“新全球化”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实现智能制造创新驱动,强基优链,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制造业与智能产业的发展,是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价值系统闭环的共同体,构建开放高效优化的“新全球化”制造业发展体系,不断创新迭代,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

       二要以新的技术,加快驱动智能制造的创新。

       加快发展制造业的基础性技术。制造业的技基础材料、加工、传动、控制、安全性、可靠性等技术,要用“多年集中炮火轰开制造业城墙”的力度,持续投入、迭代创新、优化积累、形成制造业平台化基础技术的新优势。

加快发展制造业的赋能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5G等新技术,是为制造业赋能科技,赋能价值的场景化、工程化需要制造业的“工匠”技术,用新技术提升制造业的发展。

       加大发展制造业的工程化。技术制造业的装备与产品,都需要工程化的标准、检测技术,保障制造业装备与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

       三要以新的方式,加快企业智能制造的转型。

       注重“项目示范”与“企业转型”并重;“技术应用”与“领导转变”并重;“行业推广”与“整体升级”并重。

中小企业如何活下来?

       一是提升企业调整业务发展战略的能力;建立企业新的市场优势与业务定位,找到好的合作者,共同开发市场;形成发展联盟,抱团取暖。

       二是提升企业动态跟踪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市场的变化中,加快业务的创新研发;形成特殊时期的快速反应机制,“应对风险,唯快不破”。

       三是提升企业聚焦优势突破业务的能力;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及人才,在快速完成订单上下功夫,建立在特殊时期“打硬仗、打苦战”的政策环境,在抗疫情的风险中不断成长。

应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如地震、台风、疫情等),制造业应做好哪应急准备?

       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反应快速、措施得当的管理机制和应急装备支撑成为关键。除了要学习应对公共安全事件方面的知识,研发、生产、配置、应急装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保证。

       加快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应急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配置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大对应急智能装备的投入与研发,尤其是形成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迎接智能装备的升级与换代;形成应对公共安全快速响应机制的装备支撑,保证突发事件应急期间装备的及时安全提供;加快制定应急智能装备生产、配置、应用的相关标准。

国家此时发布“新基建”,对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

       拉动需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市场,恢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资未来,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技术价值的创造充满了不确定性,把新技术应用到产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

       所有技术都需要在产业中创造价值,所有产业都希望用科技创造新的价值。科技和产业在创新中相向而行,会在某个中间地带融入、升华,这个就是价值地带,创新的价值。

       把智能技术融入到制造业产业中,压强决定了在产业中创造新增价值的速度,但是长久的压力、毅力、动力,会决定最终的增值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速度,更要追求高度,所以要有压强,更要有压力;新基建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新基建在路上,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产业的发展,正在前进的路上。(中新经纬APP)


郝玉成

【来源:中新经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2024 恒诚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