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交通运输部:2023年一季度国际贸易损失达3200亿美元,国际物流如何应对?
2023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国际贸易损失达到3200亿美元,这对全球供应链和国际物流体系造成了显著冲击。作为中国外贸运输的重要支撑力量,交通运输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国际货运通道,保障外贸基本盘。
国际物流面临的挑战
- 海运是国际货运的主渠道,中国外贸进出口货运量的90%以上通过海运完成。
- 2023年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影响,国际贸易损失达到3200亿美元。
- 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下降了4.6%和8.5%。
交通运输部采取的主要措施
- 加强运行监测与航线恢复:加强对干线港口和班轮公司的运行监测,根据外贸需求及时恢复因疫情削减的航线航班。
- 减免企业费用:会同相关部委研究落实阶段性免征和降低进出口货物的港口建设费、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等,累计降费约70亿元;同时引导企业减免租箱费等,进一步降低成本。
- 解决冷藏箱滞留问题:针对天津、上海等港口出现的冷藏箱积压问题,指导港口提升集疏运能力,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 加强国际合作:与主要贸易伙伴及国际海事组织沟通协调,避免对国际航行船舶实施过度防疫措施。
未来政策方向
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以及国铁集团,共同印发《关于当前更好服务稳外贸工作的通知》,从以下五个方面推出16项具体措施:
- 畅通外贸运输通道
- 促进外贸运输便利化
- 降低进出口环节物流成本
- 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 强化机制保障
这些措施旨在发挥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升整体效率,确保国际物流畅通,更好地服务于稳外贸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