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报告中如何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时,需遵循相关审计准则的要求,确保信息透明、准确且符合专业规范。以下为详细说明:
- 关键审计事项的定义: 关键审计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基于职业判断,认为对当期财务报表审计最为重要的事项。这些事项是在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的前提下确定的。
- 关键审计事项的结构: 审计报告应单独设置“关键审计事项”部分,并以适当的子标题逐一描述每个事项。该部分内容包括前言和对每个关键审计事项的具体叙述。
- 关键审计事项的顺序: 注册会计师可根据事项的重要性或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顺序来安排关键审计事项的排列。
- 前言内容: 关键审计事项部分的前言应包含以下内容:
- 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是基于职业判断选定的;
- 指出注册会计师不对关键审计事项单独发表意见;
- 如涉及“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或“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则需补充说明。
- 关键审计事项的描述要求: 在描述每个关键审计事项时,应:
- 引用财务报表的相关披露(如有);
- 说明该事项被认定为关键的原因;
- 简要描述审计应对措施及执行结果;
- 避免被误解为对该事项单独发表意见。
- 不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情况: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可不将某些事项列为关键审计事项:
- 法律法规禁止披露该事项;
- 预计沟通该事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超过公众利益;
- 被审计单位已公开相关信息。
- 与其他部分的关系: 关键审计事项不应替代以下内容:
- 因特定事项导致的非无保留意见;
- 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
- 审计工作底稿记录: 注册会计师应在工作底稿中记录:
- 识别的关键审计事项及其原因;
- 未将某些事项列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
- 未沟通某些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